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 是一种关于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理论,它同时提供了一系列量化分析不同尺度范围空间形态对社会经济行为影响的模型。该理论及模型由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雷建筑学院的比尔·希列尔和朱莉安娜·汉森教授及其同事在1970年代提出。经历了近40年的不断发展,空间句法已经在国际上的数百所大学和设计机构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中。基于对空间形态的量化描述,多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空间句法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以下各方面:各类交通流量的空间分布、空间的安全性与犯罪、城市中心及副中心区的演变与分布、空间与社会隔离、建筑内外部空间与社会交往、空间认知与寻路等等。基于这些基础研究成果,空间句法在多个国家的城市战略性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设计、车站广场公共空间、慢行街道网络、居住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建筑设计中不同阶段均有广泛的应用。
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新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降低了基础研究和设计实践所需数据的获取成本。在此背景下,空间句法对规划和建筑研究与设计的价值日益突显出来: 一方面,新数据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与可能,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信息时代实体空间的价值;另一方面,它能够基于数据建立具有预测能力的空间模型,这有助于使对数据的应用超越可视化现状,而能够帮助量化评估设计方案的影响,用于改造和预测未来。简言之,数据时代的量化空间分析技术将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认识空间和改造空间的方法,而空间句法则是实现这个转变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和工具。